電池技術迭代驅動光伏降本增效,N型電池步入產業化元年。當前P型PERC電池效率平均23%以上迫近其瓶頸,且電池環節盈利能力較差,亟待發展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,目前主流的TOPCON、HJT、IBC等電池均具備較好發展前景。三者之中,TOPCON現階段成本相對較低,未來效率具備潛力,且可基于現有龐大產能改造,頭部企業將會持續探索,明年將迎來產業化量產元年。HJT電池參數性能最優、降本增效路徑最為清晰,較大概率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。
但考慮到HJT降本仍需上下游、供應商全產業鏈的配套,滲透率提升還將循序漸進,預計未來3年TOPCON將會與HJT并存。而IBC電池具備最高的轉化效率,并可疊加工藝繼續擴大優勢,預計技術領先的企業也會布局。
TOPCON挖掘現有產線生命周期,工藝優化持續推進。TOPCON的核心優勢在于可基于現有PERC產線升級改造,且在高效電池技術中非硅成本相對較低,國內PERC產能60%可改造為TOPCON,因此面臨大規模折舊計提壓力,改造成TOPCON是拉長設備應用周期較優選擇。TOPCON量產難點在于良率相對較低,但目前頭部電池組件已提升至接近PERC水平,并有望于2022年實現大規模量產。
HJT性能優異降本清晰,有望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。HJT電池優勢一方面體現在其高轉化效率,有效降低發電端成本;更重要的是,考慮到衰減率低、雙面率高、溫度系數低、弱光效應等諸多優勢,HJT雙面電池相較于PERC全生命周期每W發電量高5~11.8%。隨著硅片、非硅、產能成本持續降低,我們預計2022、2023年底HJT成本可達到0.79、0.68元/W,其中2022年與TOPCON成本相當,2023年與PERC成本相當。
IBC技術難度及成本極高,疊加工藝具備潛力。IBC電池由于其叉指式背接觸的優良結構,早期效率就超過了25%。但IBC也是商業化晶體硅電池中工藝更復雜、結構難度更大、成本更高的技術,短期量產存在一定難度。但由于可以與HJT/TOPCON電池技術相結合,制備HBC/POLO-IBC電池,能夠繼續提升效率至26%以上,代表晶硅電池最高效率水平,在特定應用場景具備較強優勢,需要繼續關注產業化進程。
來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xK8jZdlVEg5fmWOYMlcTw